“地下天书”改写上古史:出土竹简颠覆了我们3000年认知?
当郭店楚简、清华简、上博简等一批批“地下天书”破土而出,那些被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定义了3000年的上古文明,突然露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:所谓“儒家独尊”的先秦思想格局是误解,上古帝王世系并非完美传承,甚至我们对“仁义礼智信”的原始内涵,都可能存在偏差。
当郭店楚简、清华简、上博简等一批批“地下天书”破土而出,那些被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定义了3000年的上古文明,突然露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:所谓“儒家独尊”的先秦思想格局是误解,上古帝王世系并非完美传承,甚至我们对“仁义礼智信”的原始内涵,都可能存在偏差。
序曰: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然则乖气致戾,必有以降之。第六回承第五回之雷霆,展乾坤之博弈。观音荐真君,二郎收大圣,其间兵戈之妙、变化之奇,实含先秦兵法之要义,兼蓄唐代豪侠之风流。今以庄荀之辩观其理,以李杜之笔品其文,乃作斯赋。
历史上总有一些巧合令人惊叹。1993年,湖北郭店一座看似普通的战国墓葬中,出土了800余枚竹简。这些不起眼的竹片,却包含了《老子》最早版本,以及失传两千多年的儒家文献。